端午节到了,后天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,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。那么端午节是晴天好,还是下雨好?有啥说法?老话说:“不怕端午晴,就怕龙滴泪”,什么是“龙滴泪”?
何为“龙滴泪”?
端午节来源于古人祭拜青龙七宿的节日。青龙七宿四季运转,春季从东方升起,夏季升至南天正中,秋季从西方下沉,冬季沉于地平线以下。当青龙七宿从东方升起之时,就是万物生长的开始,当青龙七宿位于南天正中的时候,就是雨季最多的时候。
于是人们就认为青龙七宿掌管着下雨,而下雨决定着庄稼的收成,庄稼的收成又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。所以青龙七宿就成为很多部落的图腾,随着各部落之间的征战与吞并,龙的形象也就越来越完善,最终变成了人们想象中的模样。
正因为青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有关,所以每当青龙七宿升至南天正中之时,人们就会举行祭拜活动,以祈求风调雨顺。祭拜青龙七宿的节日就是夏至,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一天,也就是“龙的生日”。
后来端午节从夏至中分离出来,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节日,但各种习俗依然延续着夏至的特点。比如端午节的粽子,其实是人们扔入水中,献给龙的祭品。而赛龙舟,也是为了庆祝龙的生日,所以端午节也就是“龙的生日”,被称为“龙日节”。
到了东汉之后,人们为了纪念屈原,才逐渐将端午的习俗与屈原联系起来,但那已经是屈原跳江四百年以后的事情了。所以端午节本身就是人们祭拜青龙七宿的节日,也就是龙的生日。
端午节那一天如果下雨,就是“龙滴泪”。虽然龙掌管着行云布雨,但在龙的生日那一天,就是龙休息的日子,也就是不下雨的日子。因为青龙七宿升至南天正中,也是太阳到正中,心宿到正中,斗柄指向正中的“天中节”。
不怕端午晴,就怕龙滴泪
老话说:“端午龙滴泪,必定是灾年”,意思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下雨,就是不好的预兆。在《岁时广记》中说:“五月五日哨,人曝药,岁无灾。雨则鬼曝药,人多病”。因为端午节也是人们准备药物的节日,如果当天下雨,则会导致疾病增多。
民间还有“端午日雨,鬼旺人灾”一说,因为端午节本身就是纯阳之时,也是阳极而生阴之时,如果此时下雨,则代表着阴气压制了阳气,所以端午宜晴不宜雨。有诗云:“惨淡疑天泪,滂沱吊屈生;邦人云此日,阴感助阴兵”。
老话说:“端阳无雨是丰年,端阳有雨泪涟涟”,“有钱难买端午旱”,“有钱难买五月旱,六月连阴吃饱饭”,“三个端午见晴天,必定是丰年”,“不怕七月半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“端午晴天是丰年,端午落雨泪涟涟”,这些谚语都说明了端午节宜晴不宜雨。
端午节正是芒种前后,此时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,在小麦收割之时,最需要的就是晴天和太阳。如果此时下雨,很容易导致小麦无法收割和晾晒,再加上以前的小麦收割是很不容易的,至少需要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。
俗话说:“雨下五月五,当月无干土”,意思就是端午节那天下雨,则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多,此时降雨较多,就容易导致小麦发霉而减产。在农耕社会,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,如果小麦收成不好,那就是灾荒之年。
比如六十年代初,就遇到过灾荒之年,无数人没饭吃,只能吃树皮,甚至还会吃观音土。所以说:“端午龙滴泪,家家啃树皮”,意思就是端午节下雨不好。即便是不种小麦的地方,如果端午下雨,也容易导致大水,因此端午为纯阳之时,晴天比下雨好。
免责声明:钛世界所有文字、图片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